智能 + 節能:從智慧社區到智慧城市的智慧低碳平
近日,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等八部委印發《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要求科學制定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,到 2020 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。這是國家首次就智慧城市出臺全局性指導意見。意見在指導思想中重點強調了要按照走“集約、智能、綠色、低碳”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總體要求。
智慧城市是探索“集約、智能、綠色、低碳”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典型示范。而社區作為城市的細胞,其智慧化程度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。智慧社區既是社區管理的一種新理念,也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。目前,智慧社區建設的規模初見端倪,技術也已相對完善,但要運營好還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壓力。如何解決智能與節能的平衡,從而實現智慧與低碳的和諧并存,就是一個重要課題。
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中,明確提出到 2020 年綠色建筑要提升到 50% 以上。目前,北京、上海等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對大型公共建筑提出能耗限額要求。隨著這些政策和國家規劃的出臺,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業主單位愈發重視建筑本身能耗的降低。
近年來,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雖取得了積極進展,但也暴露出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、體制機制創新滯后、網絡安全隱患和風險突出等問題,一些地方出現思路不清、盲目建設的苗頭,亟待加強引導。
根據《意見》,智慧城市建設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加強和完善政府引導,統籌物質、信息和智力資源,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,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,積極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,強化網絡安全保障,有效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居民幸福感,促進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。
建成的智慧城市將實現“五化”,即: 公共服務便捷化、城市管理精細化、生活環境宜居化、基礎設施智能化、網絡安全長效化。
下一條:智慧社區在社會管理中的應用
返回列表